“无偿献血对我来说是一种习惯,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近日,覃塘区石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王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瑜已坚持无偿献血14年。点进“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微信小程序,“无偿献血总次数56次”“献血总量2.02万毫升”,醒目的数据记录着王瑜这些年在无偿献血道路上的默默奉献。近日,王瑜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我记得初中时,班上有位同学得了白血病,他请假回家休养后就再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同学的病情使王瑜难以忘怀,她对生命进行了思考。2007年,王瑜偶然看到停在路边的献血车,回忆起初中杳无音讯的同学,毫不犹豫地走上了献血车。从此,她便开始了定期献血的爱心之路。
从一开始捐献全血,到近年来成为市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重要一员,只要自己的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献血间隔时间一到,王瑜就会主动参加献血。有时中心血站医务人员打来电话告知急需用血时,即使在上班,王瑜也会请假过去献血。王瑜说,学校经常鼓励教职工参与无偿献血,校长会特地批假让王瑜去献血,并和同事们一起调整安排好她的课程,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王瑜还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给病人创造生命的奇迹。但等了11年也没等到匹配成功的患者。即使一直没有能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王瑜也没有将这件事忘在脑后,更换手机号码后还特地告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希望以后有配型成功的消息能顺利联系到她。
在生活中,王瑜是全家人的“好榜样”。“我丈夫之前对献血是有所顾虑的,但我经常用自身的献血经历去动员他,告诉他无偿献血无损健康,血站的工作人员采血过程操作很规范、卫生,无偿献血很安全。”王瑜说,在自己的鼓励下,丈夫现在也开始加入无偿献血者的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者。
王瑜的无偿献血公益行为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王瑜去献血时偶尔也会带上两个女儿,孩子们每次都很好奇,围在一旁仔细观察。每当轮到妈妈献血时,她们就会站在妈妈身边,聚精会神地看着医务人员的每一个操作,发出“妈妈好勇敢”的赞叹。“我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她们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同时变得更勇敢。”王瑜说道。
“血液是可以再生的,我们只要抽出一点时间,伸出手臂献出一袋血,就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捧着“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奖状,王瑜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