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的八件实事,其中一件是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目前,我市有多少医疗机构提供睡眠门诊服务?群众就诊需求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专门门诊守护群众睡眠健康
“经过治疗,我的睡眠时间慢慢地从3个小时延长至将近6个小时,对我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52岁的梁女士说。
10多年前,梁女士因为压力过大,开始遭遇睡眠困扰: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等。她因此变得容易烦躁、紧张,脾气暴躁。梁女士先后在多家医院的中医门诊治疗,但遗憾的是,效果都不太理想。
了解到市人民医院开设有独立的失眠门诊后,梁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就医。医生根据她的情况,为她制定了物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没想到这套“双管齐下”的方法还真见效了。
“总的来说,大家睡不着的原因基本可以归结于我们大脑调节睡眠的神经元太兴奋。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就是通过感应电流的方式,让控制睡眠的神经元回到正常的振动频率。”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失眠门诊医师韦绍魁介绍,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可改善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症等多种临床症状,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无痛无创治疗方法。该院还配置了MECT治疗仪、失眠治疗仪等多种治疗设备,可为失眠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服务。
记者从卫健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市提供睡眠健康相关门诊服务的医疗机构共有16家,其中市人民医院、桂平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单独开设了睡眠(失眠)门诊。市人民医院从2021年开始单独开设失眠门诊,归属精神卫生科。据不完全统计,该门诊2024年接诊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的患者3万多人次,平均每天看诊100多人次。
特色疗法助力患者摆脱睡眠困扰
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等医疗机构未单独开设睡眠门诊,但均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特色疗法、专治药方等,帮助患者摆脱睡眠困扰。
“10年了,第一次睡得这么香,还没做梦!”前不久,患者张先生到市中医医院复诊时,拉着针灸科主任医师阎杰的手高兴地说。
原来,张先生因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大引发严重失眠,长期夜不能寐,导致他白天精神萎靡,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在尝试安眠药、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均宣告失败后,张先生决定尝试接受中医治疗。
阎杰通过详细了解和评估张先生的睡眠情况,结合其身体情况,为他制定了“疏肝理气、解郁安神”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案,以壮医天阴阳针法、玫瑰透穴灸作为主要治疗方式,配合壮药口服内调。治疗后,张先生反馈晚上已能安然入睡,并且一觉到天亮,对该院的中医治疗技术赞不绝口。
壮医天阴阳针法是市中医医院在传统中医基础上,结合壮族医学推出的特色疗法,与玫瑰透穴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壮医莲花针拔罐逐淤疗法、壮药调理等特色诊疗方法联合,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失眠问题。
阎杰介绍,该院名中医诊室、针灸科、治未病科、脑病科等科室均提供针对失眠患者的诊疗及调理服务。除传统的“针灸+中药调理”疗法外,该院还推出了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的“壮医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全新疗法,为失眠患者带来深度、健康的睡眠体验。
在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记者发现,大多数失眠患者选择到内科和治未病科就诊。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蓝英介绍,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功能或引起躯体不适的一种主观体验。中医诊疗根据症状和体征,将失眠的证型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5种。失眠患者可以选择口服中药、针灸、按摩、拔罐、浴足、耳穴等方法,同时配合饮食、运动、情志调养,改善睡眠。
“睡眠挑战”仍然存在
良好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基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5》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整体睡眠状况有所改善,平均睡眠时长增加,主观睡眠质量提升,睡眠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睡眠挑战”仍然存在,约65.91%的被调查者曾经历睡眠困扰。
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在超过1万名学生、上班族和退休职工提供的睡眠相关数据中,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完全无睡眠障碍人群仅占19%。
韦绍魁介绍,近5年来,前来市人民医院失眠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结构愈发年轻化,12—40岁的中青年在失眠患者中占比约85%。“中青年群体面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很容易导致焦虑性失眠。”韦绍魁说,20—30岁的年轻患者失眠的原因大多是“压力太大、焦虑”,其次是情绪或心理健康问题。
蓝英表示,经历睡眠困扰的市民可通过加强睡眠健康管理进行自我调节,并推荐了春季睡眠调养方法:一是规律作息,每天晚上11时至凌晨1时和中午11时至下午1时,在这些时段应按时入睡;二是饮食合宜,晚餐宜清淡,避免过饱,午餐后适量运动,促进消化,为中午小憩创造条件;三是运动养生,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有助于调节气血;四是进行穴位保健,按揉太冲穴疏肝理气,按揉足三里健脾益气;五是进行情志调适,春季容易情绪波动,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过度焦虑或抑郁,每天可以静坐10至15分钟帮助平复心情。
睡眠健康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之一。市中医医院院长黄常江表示,将整合全院力量,以院内名中医为领衔专家,依托广西名中医、贵港名中医的学术优势和临床经验,设立中医睡眠研究工作室,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以中医药为主导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近期,该院正在开展壮医天阴阳针法联合玫瑰透穴炙调控NEI网络治疗不寐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