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19个月300多台手术,他为“ 一带一路 ”人民送去福祉——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外二科主任医师庾永光的“援非”故事

2024-07-0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姜佳坤  

近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外二科主任医师庾永光圆满完成近19个月的“援非”任务,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尼日尔回到祖国。

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他感慨万千:“能亲历中国对外医疗援助,为搭建中非友谊桥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无上的荣耀!或许尼日尔的民众不能一一铭记我们的姓名,但‘中国医生’这四个字,必将成为他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参加‘援非’任务是我多年的心愿”

国有界,爱无疆。1963年,第一支中国援外医疗队远赴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为当地人民送去健康守护,开启了中国援外医疗的历史篇章。

中国援外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如同灯塔,照亮了庾永光的前行方向。从1999年踏出校园成为一名医生开始,他便以一颗无界之心,誓守医者仁术,视病患如亲,无分国界、年龄或财富。

2007年,他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时了解到,广西长期向非洲尼日尔和科摩罗两个国家派遣医疗队,支援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看到前辈们义无反顾参与援外医疗,我也想出一份力。”庾永光说,从那时起,“援非”梦想便在他心中扎根发芽。

2021年11月,自治区卫健委组织选拔中国(广西)第23批援尼日尔医疗队,庾永光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经过层层筛选,他如愿成为援尼日尔医疗队的一员。

“你放心去,我会照顾好家里。”得知丈夫入选援尼日尔医疗队后,同在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工作的妻子黄菊香给予坚定的支持。黄菊香是急诊科护士,工作繁忙而辛苦。考虑到两人的儿子才5岁,医院主动安排黄菊香免上夜班,让她能方便照顾家庭。

单位和家人的全力支持成为庾永光坚强的后盾。在接受了为期半年的语言培训及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后,2022年12月8日,庾永光带着梦想实现的激动心情,与来自广西各地的30名医生一起,奔赴万里之外的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开启他的“援非”之行。

“我代表中国而来,绝不能退缩”

经过近20个小时的漫长飞行,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庾永光终于抵达尼亚美,将在尼日尔综合医院开始为期近19个月的“援非”工作。

一下飞机,热浪扑面而来。“当地最高气温超过45℃,即便是夜里也有35℃。由于电力供应不稳定,夜里经常会断电,得自己接通备用发电机供电。”这是庾永光对尼日尔的第一印象。

尼日尔地处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全年干旱少雨,黄沙弥漫,传染病流行。庾永光到尼日尔的第二周,由于对环境、饮食还不适应,同时感染了疟疾和新冠病毒。“因为持续发高烧,最高烧到40℃,加上腹泻、食欲不振,我连续3天下不了床,1周就瘦了十几斤。”庾永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至今印象深刻。那时,医疗队还有不少队员感染了疟疾,大家互相帮忙打针,连续一周输入抗疟药,才扛过了疾病带给他们的考验。

庾永光康复后迅速投入工作,没想到又遭遇沙尘暴。“当地的沙尘暴可不是我们想象中刮沙子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座移动的城墙,黑压压的仿佛瞬间能吞没整座城市。”庾永光说,沙尘暴来袭时,不管天气多恶劣,他和医疗队的同事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面对环境恶劣、停电缺水、物资匮乏、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庾永光努力克服。“也曾有过慌张,但是一想到自己是代表中国来援助的,遇到困难绝不能退缩。”庾永光说,无论多苦多难,作为中国援外医疗队一员,他从未掉队。援助尼日尔期间,他一共完成了300多台手术。

“幸亏有你们的帮忙,中国医生真棒”

尼日尔综合医院由中国援建,拥有500张床位,按照中国三级医院标准配置,是尼日尔乃至西非地区最大、最先进的综合医院。在这里,庾永光按照医疗队的岗位分工,主要和该院普外科医生负责胃肠、肝胆、甲状腺、乳腺、阑尾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2023年2月初,50多岁的当地居民阿卜杜因反复出现腹胀、腹痛,在当地诊治发现腹腔有肿瘤,因肿瘤巨大,且与后腹膜的重要脏器组织紧密相连,手术风险及难度非常大,当地医生束手无策。正当阿卜杜一筹莫展之时,当地医生告诉他,尼日尔综合医院有中国医疗队专家长期援助。于是,阿卜杜驱车几百公里,满怀期望前来求助。

尼日尔综合医院普外科主任阿达玛接诊后,立即找到中国医疗队专家团队会诊。中国医疗队专家团队经诊断认为,阿卜杜所患的肿瘤可能是左肾巨大囊肿,有癌变可能,最终为其拟定手术方案——剖腹探查加左肾巨大囊肿切除术。

一切准备就绪后,手术正式开始,由庾永光主刀,暴露、游离、钳夹、结扎……经过近2个小时奋战,一个直径约30厘米、重达8公斤的巨大肿瘤被成功取出。现场观摩的该院普外科医生对庾永光等中国医生的精湛技术竖起大拇指。“幸亏有你们的帮忙,中国医生真棒!”阿达玛说。

腹腔内的“定时炸弹”被成功摘除,阿卜杜很快恢复健康,术后8天就顺利出院。出院前,他紧紧握着庾永光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中国医生!”

“在异国他乡更能感受祖国的强大”

2019年,尼日尔正式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与中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石油、中国路桥、中国港湾等中国企业陆续在当地开展项目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当地工作、经营超市或餐饮店等。

今年1月3日,在当地中资企业工地工作的中国公民刘先生,因操作不慎触发电锯开关,导致右大腿受伤,鲜血直流。工友们慌忙地找来布条,为他简单包扎后,将他送到尼日尔综合医院救治。

庾永光作为主治医师,迅速确定救治方案,与其他医生一起为刘先生实施了清创及右侧股内侧肌缝接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庾永光又指导医护人员为刘先生进行抗破伤风、抗感染和换药治疗,直到他痊愈出院。“谢谢你们!有祖国的医生在,我感到很安心。”出院时,刘先生对庾永光等医疗队员说。

在尼亚美工作生活的日子里,庾永光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2023年7月,尼日尔当地局势动荡,电力供应越发不稳定,有时一天停电十几个小时。幸运的是,中资企业帮助尼日尔搭建了大量的光伏发电站,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电力供应紧张问题。“我回国前,尼日尔每天最多停电1小时。”庾永光说。

尼日尔当地医疗条件严重落后,药物、器械不足,且不少患者家庭困难,无法支付医疗费用,让救治变得更加困难。中国援外医疗队带去的医用物资、优秀的医疗团队,让尼日尔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中国医生在援助期间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技术交流,更促进了当地医疗人才的成长。在尼亚美的日子里,庾永光时常感受到尼日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他们说:“我们喜欢中国,中国人是最好的!”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向前推进,中国与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不断深化。作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时间最长、涉及国家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项目,对外医疗援助浓缩了中国一以贯之的仁义与博爱,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下动人一笔。

归国前夕,庾永光获尼日尔共和国公共卫生部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他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贡献。现在再回顾“援非”的日日夜夜,他为自己曾是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未来,我将继续立足岗位、精进医术、坚守仁心,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援外医疗这项伟大事业中,为世界人民谋健康福祉。”庾永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