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粮食产业事关粮食安全,事关“中国饭碗”。要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最多、最优的粮食,科技创新至关重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当下,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为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成为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种植环节,科技创新为粮食生产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以港北区为例,其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高达93.1%,无人驾驶插秧机、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广泛应用。在港北区益农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借助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无人驾驶插秧机能够按照预设路线精准作业,插秧效率大幅提升,且均匀度极高,为水稻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智能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人力,降低劳动强度,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种植误差,实现粮食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粮食加工环节的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港北区投资3.4亿元建成的富硒优质粮油精深加工基地,配备智能化生产线,通过自动化控制,加工效率提升40%。先进的加工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粮食的营养成分,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优质粮油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产业附加值,推动粮食加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销售环节,“互联网+粮食”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销售的地域限制。港北区星禾米业通过电商平台,将大米直销珠三角地区,复购率达25%。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兴销售方式,让优质粮食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和企业的收入,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为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技创新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引导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以科技创新赋能粮食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产业繁荣的必由之路。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粮食产业深度融合,定能让粮食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为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