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网评 > 正文

信息时代的隐私困局,“扁担女孩”为何躲不过舆论的扁担?|广西云三连评①

2025-07-0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作者:桂声平  

在如今这个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的时代,隐私保护似乎成了一道难以攻克的难题。近日,“扁担女孩”刘燕的高考分数在网络上被肆意传播,版本众多,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无疑反映出当下人们对于他人隐私的忽视以及信息传播的失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刘燕的励志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使得其高考分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高考分数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未经本人同意就随意传播,这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班主任陈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的及时辟谣与表态,是坚守隐私保护底线的体现。

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会那么容易泄露?一方面,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轻而易举,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导致信息的源头难以把控。另一方面,部分人缺乏对隐私保护的意识,在看到具有一定热点价值的信息时,往往不假思索地进行转发和扩散。

要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构建多方参与的防护体系。公众应当树立“不传谣、不窥私”的基本共识,平台需承担起内容审核的主体责任,法律则要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坚实后盾。若要切实守护好“扁担女孩”的隐私空间,我们需要学会转换关注视角——从对分数的病态追逐,转向对成长故事的理解;从满足自身的好奇心,转向尊重当事人的信息自主权。

每一个努力向上的“扁担女孩”都值得被温柔以待,但这份关怀必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懂得克制的好奇心,才是最大的善意。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善意,让励志故事不再成为隐私泄露的导火索。(桂声平)

/

栏目最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