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个能安心歇脚的地方了!”9月24日上午,港南区零工市场院内暖意融融,快递员陈师傅捧着刚用微波炉加热好的饭盒,看着崭新的休息桌椅、满电的手机,脸上满是笑意。
当天,港南区新就业群体暖“新”赋能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这座集“歇脚、补给、赋能”于一体的民生阵地,让快递员、外卖骑手、货运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在奔波中找到了“家”的温暖,也标志着港南区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工作迈入“精准化、体系化”新阶段。
一、多部门联建“134格局”,让服务既有章法又有温度
不同于单一功能的服务点,港南区暖“新”赋能服务中心以“134工作格局”为核心框架,将多部门资源拧成“一股绳”——“一个宗旨”锚定“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直击新就业群体“休息难、充电难、发展难”等痛点;“三‘新’服务体系”分层破解需求,让服务覆盖“生存—生活—发展”全链条;“四季度部门轮值”则让服务更可持续,比如一季度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二季度由区总工会组织义诊,三季度由团区委联合区市场监管局提供权益保障咨询,四季度由区妇联举办亲子月度会等活动。
二、走进服务中心,基础服务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靠墙的充电区排满10余个接口和电车充电插排,满足手机、电动车双重补能需求;柜子上的应急医药箱里备有藿香正气水、创可贴、绷带等20余种常用药,“荷姐姐暖心角”还放着雨伞、雨衣、针线包等便民物品。“以前夏天送外卖,水喝完了只能买,饭凉了只能将就,现在来这儿能喝热水、热饭,累了还能在沙发上歇会儿。”外卖骑手李师傅边给手机充电边说。
三、特色服务精准对接“个性化需求”
二维码微心愿“码上办”专区,已收集10余份心愿单,“想要一份消防安全手册”“希望有亲子阅读活动”等心愿均标注“已对接”,让需求快速落地;而赋能服务更着眼长远,近期已排定交通法规安全、急救知识培训、短视频运营等8期“微课堂”,外卖小哥肖先生早早报名了急救知识培训:“多学门技能,跑活儿更安心,遇到紧急情况还能帮别人,特别有意义。”
四、从“单点示范”到“矩阵覆盖”,让暖“新”服务遍布港南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的‘摆渡人’,他们守护城市运转,我们就要守护他们的需求。”港南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负责人)叶伟林在揭牌仪式上介绍,暖“新”赋能服务中心并非“孤例”,而是该区构建立体式暖“新”服务矩阵的“核心枢纽”。
目前,港南区已制定《暖新驿站建设实施方案》,计划以区级中心为示范,带动各镇(街道)“按需建点”:八塘街道将在江南工业园旁打造“司机之家”,配套停车、洗浴、临时住宿服务,解决货运司机长途奔波后的休憩需求;桥圩镇则计划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农村地区的快递员、带货主播建“田间服务点”,让乡村从业者也能享受便捷服务。“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实现每个镇(街道)有1个暖新阵地,让新就业群体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港南的温度。”叶伟林说。
揭牌当天,中心还为到场的30余名新就业群体代表开展急救初级知识培训,从伤口包扎到心肺复苏操作,专业讲师手把手教学,让大家掌握实用急救技能。“不仅有地方歇脚,还能学技能、解难题,感觉自己被重视、被关心。”主播李小姐全程认真记录笔记,她表示今后会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