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君武原名道凝,字厚山,号君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翻译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家和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的老师,历史上获得“九个第一”的高光人物,与蔡元培有“北蔡南马”之称。而作为辛亥革命的元老和一代宗师的马君武,在民国史和桂系史中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历史人物。
马君武
马君武与广西渊源甚深,他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恭城县。1927年,马君武应广西省主席黄绍竑之邀回桂筹办广西大学。1928年6月,广西大学在梧州成立,马君武任校长。1929年6月,粤桂战争爆发,广西大学停办。1931年5月,马君武第二次任广西大学校长,后因故辞职。1939年,省立广西大学升格为国立广西大学,马君武第三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并将之办成国内重要的大学之一。1940年8月1日,马君武病逝于桂林雁山校区,享年60岁。
马君武一生坎坷。九岁丧父,既无家产,兄弟姊妹又早逝,全靠母亲诸淑贞拉扯教育成人。他自幼聪颖,励志不息。因其曾祖父马丽文是道光初年的进士,为官时因奏劾某误国大臣被贬官至广西思恩府(今武鸣县)任知府。父亲马衡臣继承书香门第好学之风,10多岁就写得一笔好颜体字。1885年,父亲带着4岁的马君武到平南县衙署任幕僚,住在衙署西北角,这是马君武第一次到平南县。在他的自述中,马君武这样写道:
我是光绪七年(1881年)六月二十二日在恭城县署出生的,但是父母离开恭城很早。在四岁的时候,父母带我到平南,平南的事,至今尚记得很清楚。
民国时期的平南县政府
我记得平南是一个很小的城,我们住的是平南县衙门西北角上一间小屋。屋门前有一株大榕树,树上有许多合群同居的八哥鸟。每天清早和晚上,它们叫得非常高兴,也很好听。大榕树底下有一对蛤蚧,衙门里的人都说这一对蛤蚧年岁很老了,年年都在榕树底下叫蛤叫蚧。出门向西走不多远,有一个水池。这水池到了夏天,满开荷花。水池向南有一间小屋,一厅两房。我父亲的东家姓曾的(名纪平,四川人),请一个姓阳的先生在这里教他的小儿子读书。我是我父母初生的第一个儿子,祖母把我当作宝贝,自己抚养。父亲和祖母商量的结果,叫我附在阳先生馆里读书。
小孩子初次上学的时候,照例要经过“发蒙”礼式。和我发蒙的就是姓曾的县知事。寻常发蒙时要读“人之初”这一部书上四句,就是:“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
我父亲以为这未免太俗,并“人之初”一本书也全不要我读。他所指定要我读的是两部关于历史的书,就是《历朝鉴略》和《龙文鞭影》。《龙文鞭影》现在书坊尚有得买,《历朝鉴略》一书现在很不容易见了。我记得书头四句是:“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在御世,肇开混茫。”
……
我们住屋后有一个花园,园内满地都是喇叭花。园边围墙后是菜地。我记得围墙经大雨倒了,又没人去修理它,家里人却借此出入。祖母和母亲时常与附近种菜园的人来往,他们也时常送些新鲜菜蔬来。到年节的时候送一两只鸡来,祖母也送些东西回敬他们。有一天全衙门的人都非常惊慌,说是土匪要来围城,没多时土匪居然来了。城门都关闭了。直到很夜深时候父亲由县知事处回来,说:“谢天谢地,土匪并不多,已经被团兵打散了。”我们大约住平南县一年。当时署理县知事大概是一年一任的,曾知事卸任,我们一家人都随着回到桂林。
我自从五岁离开平南县,以后虽然坐船到南宁经过平南两三次,但从没有时间去看看我“发蒙”的地方。直到民国十一年五月我在贵县遇难后逃到平南县住一晚,发蒙读书的小屋已不见痕迹了。我们曾经住过的一间屋,虽然存在,但是已破坏不堪。经过三十六年,门前的一株大榕树尚巍然犹存啊。
马君武的两次平南之行,心情和境遇都不一样,心情的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却是刻骨铭心。第一次到平南是他孩提的“发蒙”时期,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年,但给4岁的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的他在平南充满了无忧无虑的童顽时光,那里是他初次接触知识开蒙启智的关键时刻。这段时光充满了纯真与希望,是他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尽管当时社会动荡,匪患横行,逃难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但平南人民的热情好客也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大方豁达的平南情结,永远留在他记忆深处,那是一幅充满美好回忆的美丽山水图画,是挥之不去的诗和远方。然而,第二次到平南时,贵为广西省长的马君武,身份和境遇已大不相同。那时的马君武乘船从南宁赴梧州途中,夜泊贵县却遭到袭掠,经历劫难余生的他在平南住了一晚。此时的马君武心情极度疲惫和沮丧,是他人生最灰暗的悲情时刻,心情是非常疲惫、沮丧和糟糕,面对儿时的美好记忆也变得非常的模糊不清。这次经历让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与第一次到平南时的天真无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尤其是后来,他在广西省军政界的推荐下,再任广西大学校长兼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因赴南宁任考试县长典试复经贵县时,想起当时彭文蟾的惨死,心情更加沉重。他在彭文蟾墓前祭拜,写下了充满悲痛与哀思的诗句:“蓦地枪声四面来,一朝玉骨委尘埃。十年始洒坟前泪,万事无如死别哀。海不能填惟有恨,人难再得始为佳。雄心渐与年俱老,买得青山伴汝埋。”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的马君武,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是经历了世事沧桑、心怀悲痛的中年人。凭吊之时,一痛几绝!幸得从者婉劝,始登车上路,然犹不禁老泪之频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