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桂平市 > 正文

桂平市:“四位一体”县域教研托举乡村教育振兴

2025-11-0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蔡恒敏  

10月31日,桂平市光明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跟着城里的老师上音乐课,晃动着小脑袋、挥舞着小手,笑脸和欢快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大家说:“这样的音乐课真好玩!”

这堂灵动的音乐课正是桂平市“四位一体”县域教研体系打破城乡教育壁垒、共享优质资源的生动缩影。

10月31日,桂平市光明小学学生在上音乐课。李文颉摄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桂平市教育局局长陈林才介绍,2018年以来,桂平市以教学研究室、教师培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督导办公室4个部门联动为突破口,构建“四位一体”县域教研共同体,打破校域、镇域、城乡界限,让优质教研资源不断流向乡村校园,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大教研让资源流动起来

近日,桂平市马皮乡,一场跨校联合教研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该乡100多名语文老师围绕“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策略”展开研讨。

“用角色代入法读《少年闰土》,让学生说说闰土举叉时的心情。”

“在上《草原》一课时,让学生画出心中草原的样子,提高学生参与度。”

……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桂平市城乡随处可见。

该市通过“调查研究—诊断问题—解决问题—评估优化”的循环教研路径,将优质教研资源输送到每一所学校。近3年来,该市组建跨校教研联盟23个,开展县域联动教研活动400余场,惠及乡村教师3000余人次;遴选15所优质学校作为“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示范校,与40所乡村学校结对,通过同步课堂、在线教研等方式,输送优质课200余节;组建13个特级教师工作坊、1400多名骨干教师,为26所乡镇中小学校送教,举行专题讲座600多场,惠及教师3万多人次。

骨干教师通过送教下乡、结对帮扶、高端研修等方式,辐射带动乡村教师成长,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差距持续缩小。去年,桂平市紫荆镇各小学通过专递课堂开设了美术、音乐课程,学生艺术素养测评达标率较上一年提升15%。

信息化让城乡连起来

11月3日,桂平市大洋镇下村小学教师唐硕富操作电子白板,将桂平市光明小学的优质课堂同步到本班教室,带着学生跟着视频做实验,课堂变得趣味盎然。

近年来,桂平市以信息化教育打通乡村优课路,投入4.52亿元用于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新增多媒体教室设备4138套、专递课堂教室设备4892套、教师办公电脑5000台,每所学校都配备了专递课堂教室设备,所有中小学教室均安装多媒体交互一体机。

该市名师团队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光明书院”(教师成长社群)、“三个课堂”等线上平台,通过信息化设备开展异步教研、同步教研及名师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截至目前,共开设专递课堂4500多节,覆盖学校226所,参与授课的教师680多人,总授课时长超2200小时,该平台浏览量达70多万次,累计应用2.5万多场/节,实现了校际间网络互通、区域间教师互动、城乡间资源共享。

油麻镇中心小学教师吴晓林就是众多通过信息化教育系统快速成长起来的教师之一。备课时,她熟练地打开各平台,下载课件,学习专递课堂里的优质课件内容,然后准备着次日上课的课件。吴晓林说,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制作课件的素材应有尽有。他们虽然地处农村,但教学资源和城市一样。

校本研修让课堂生动起来

“同学们,我们结合生活中的黑板、窗户形状,来学习相交与垂直。”11月3日,石咀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师黄徐夏正通过“抱团课”的形式,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这是桂平市“一四五”校本研修模式一个缩影。

“教研的落脚点必须在课堂。桂平市推出校际联盟、‘一四五’校本研修、结对帮扶项目转三个教研路径,让教研真正扎根校园。”桂平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蔡珩介绍,“一四五”校本研修模式中,“一讲”每月聚焦一个教学难点开展主题讲座,“四课”(示范课、亮相课、汇报课、抱团课)搭建实践平台,“五环”(问题—探究—实践—反思—提升)形成教研闭环。下湾镇小学教师通过这一模式,破解了乡村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薄弱的难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达标率提升20%。

桂平市教学研究室引导各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西山镇中心小学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开设“乡音无改”浔州文化特色校本课和醒狮表演课,邀请土生土长的浔州文人到校给孩子们讲浔州历史故事、唱粤语童谣。

南木镇中心小学充分利用广西北斗实验教学基地和全区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资源,建设以航天英雄、北斗天文知识等为主题的“奇异少年科学院”,开发编程、自动驾驶等23门校本教材。“以前学校没有专业的科普老师,现在通过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分享,全镇各小学的孩子都能接触到先进的科普知识了。”南木镇中心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杰钦说。近年来,南木镇深耕科技教育,成果丰硕,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TAI智能车挑战赛中,该校学生李美霖、房惠钰荣获一等奖,张富松、蔡承林获二等奖;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智能车挑战赛中,该校三组选手包揽了前三名,代表广西参加国赛均获二等奖。

该市“结对帮扶项目转”通过精准化、一对一的协作模式,解决帮扶学校的特定需求。桂平市第一中学结合广西籍第一位中共党员黄日葵的英雄事迹,开发以“黄日葵精神与青少年责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以“课程+活动+场馆”三维育人模式,把红色基因传承与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形成红色文化浸润下的育人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