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维联动机制
破解执行难题守护民生民权——大安法庭探索实施执行权下放试点工作带来喜人变化
网格员及时提供被执行人行踪,堂叔侄在法庭的调解下和好如初,案件执行时间大幅缩短……这些喜人的变化来自平南县人民法院大安法庭的创新与探索,它打破了执行工作难的瓶颈,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执行效率。
“执行难”难在“找人找物”,平南法院积极探索新时代执行工作的新路子,去年6月,平南法院率先在全市构建人民法庭直接办理执行案件工作机制,大安法庭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民法庭。新机制将执行权下沉至基层法庭,充分释放人民法庭“人熟、地熟、社情熟”的天然优势,构建起“立审执一体化”协作融合新格局。
法庭+综治:兑现群众合法权益
大安法庭管辖大安镇、大新镇、武林镇等6个乡镇共50多万人口的民商事案件,调解、审判、执行等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真实感受。面对案多人少的真实情况,大安法庭通过“法庭+综治”联动模式,精准对接基层治理资源,全力守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申请执行人王某荣与被执行人王某森乃叔侄。两家上下屋相邻,因王某荣在王某森屋边堆放垃圾引发两家纷争,王某森随即用水泥堵塞排水沟,导致雨水倒灌王某荣家,出行受阻。村委、当地司法所多次调解无果,法院判决后王某森仍拒不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这类邻里纠纷不仅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该庭承办法官深谙其理,联合辖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组建调解小组。通过走访排查,他们终于摸清矛盾根源——双方均存在过错却互不相让。于是调解团队采用“背靠背”释法说理与“面对面”情感疏导相结合的方式,既指出王某荣占用他人屋边堆放垃圾的不当,也批评王某森以堵水沟报复的违法之举。
最终,叔侄二人握手言和,王某荣清理垃圾并承诺不再堆放,王某森自行疏通水沟,两家人和好如初。
今年6月,粟某某与龙某某的买卖合同纠纷让该庭干警犯了难。除了此案,龙某某还涉及另外一起案件,案涉金额2万多元。经过多轮财产查控,仅执行到位部分款项,而龙某某又长期外出,执行工作一度停滞。
“不能让债权人的权益打白条!”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该庭决定联合辖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发力。他们一同来到龙某某家中,虽然龙某某不在,但他们没有气馁,转而向其配偶耐心释法说理,详细讲解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后果,以及主动履行对家庭声誉、个人信用的重要性。
一次次的沟通,一遍遍的解释,终于打动了龙某某的配偶。她主动替龙某某履行了两案的债务。至此,两起关联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法庭+网格:“找人找物”更精准
“找人找物是当前影响执行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找到被执行人往往就能促成案件履行或和解。”平南法院副院长杨华卿点出了执行工作的难点痛点。为此,该庭打造“法庭+网格”模式,将执行触角延伸至每一个村(社区)网格。
莫某与林某1.5万元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一度因林某“失踪”陷入僵局。案件缺席审理后,法院判决林某还款,但线上查控无财产、线下寻访无踪迹,执行工作停滞不前。该庭承办法官转而求助林某所在村的网格员——这张扎根基层的“活地图”立刻发挥作用:“他在隔壁乡镇承包山林,白天信号不好,我带你们去他家找家属。”
在网格员的带领下,执行人员见到了林某的父母,详细说明案情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次日,经老人转达,林某主动联系法官并一次性付清欠款。
今年8月,一场离婚后财产纠纷让周某某成了被执行人。按照判决,周某某需向申请人刘某某支付车辆补偿款,或交出涉案车辆由法院处置。可面对该庭干警,周某某却百般推脱:“我的车辆别人开走了,我也不知道现在在哪。”
执行工作陷入僵局,办案干警没有就此放弃。他们想到了当地的网格员,委托其密切关注周某某及涉案车辆的动向。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网格员传来车辆停放在被执行人家门口的消息。接到消息,该庭干警立即赶赴现场,顺利将涉案车辆扣押。在该庭的调解下,周某某终于同意以“以车抵债”的方式履行债务。
网格员的“千里眼”“顺风耳”,与法庭的专业执法力量形成互补,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的“找人找物”网络,有效破解了“找人找物难”困境。自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大安法庭累计执行到位金额220多万元。
法庭+公安:强制震慑彰显司法权威
对拒不履行义务的“硬骨头”,该庭实行“法庭+公安”联动,用足强制措施,彰显司法权威。
今年4月,刘某与黎某的民间借贷纠纷进入执行阶段。眼看判决生效,黎某有能力履行却迟迟不行动,这可急坏了刘某。该庭干警为尽快帮申请人实现权益,当即启动“法庭+执行局+公安”联动机制。
“我发现被执行人的具体位置了,希望法院尽快来处理!”“监控中发现被执行人的车辆出现,请法院同志及时处理!”随着两条关键线索先后传来,该庭迅速行动。一边安排干警与当地派出所对接,协同前往车辆停放地点实施扣押;另一边紧急联系执行局机动人员,奔赴被执行人所在地,成功将其传唤至大安法庭。
面对法官耐心的释法说理和强大的法律威慑,黎某终于意识到拒不履行的后果。经过一番调解,双方当庭达成分期还款和解协议。一场剑拔弩张的执行纠纷,在警方、法庭的高效协作下,以柔性方式圆满化解。
这种联动并非个例。被执行人张某在判决生效后故意隐匿车辆,面对执行人员的多次释法仍闭门不出、避而不见。当得知张某车辆在家的关键线索后,该庭迅速联系当地派出所协助执行。在法律的震慑下,张某终于现身,当场将车辆交还给蒙某。
自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大安法庭累计办理执行案件244件,查封、扣押车辆40辆;拘传8人,拘留3人;查封房屋3套;执行到位率高达60.65%,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53天。数据背后是“法庭+执行”多元联动模式的深度实践,更是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的生动体现。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