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劳动孕育中山美

2022-11-29   来源:   作者:贵港市港北区中山小学 邓淑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个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努力奋进。不管是哪一行,离不开人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辛勤的劳作。

我是贵港市港北区中山小学的一名老师,我热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热爱学校的每一寸土地。这所稚嫩的学校年龄不够五岁,而我在这里任教三年有余。记得三年前来到这所学校报道,还是踏着一片黄泥土。当时正好看到一群戴着蓝色头巾的“蓝田妇女”在给足球场铺草,西边的篮球场还洒满了灰土,校园里仅有的几棵树,树叶稀疏,连只鸟儿也看不着。当时,我的内心就在打鼓:未来几年老师们要做垦荒牛!

果不其然。学校规模比较大,但各项设施与管理制度有所欠缺。炎热的夏天,办公室里的空调不凉快,教室里的风扇风力太小,学校没开设早餐,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插班生,学习成绩低下……老师们的怨言四起,家长们意见也满天飞。

冬去春来。转眼间,一切都在悄悄变美!

博学思远,博爱远行。大家都记住了这个学校的校训。爱,温暖了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桥梁。每当开学季,我们总看到那最靓丽的风景:三栋教学楼,每一层的教室和走廊,都是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打扫卫生的身影。为了让孩子们一开学就能住上干净整洁的环境,家长们自告奋勇带着孩子前来协助老师搞教室卫生,拆洗风扇、擦门窗、拖地板,家长们都非常利索干个不停。做完卫生,老师带领着家长和学生们把一包包厚重的书籍从一楼搬上二楼、三楼……五楼,人群些许混乱,但欢声笑语不断。在家长们眼中,老师的肩膀太嫩,做不了重活,总是抢在前头把活儿揽下,内心确是美滋滋的。

明亮的教室,不知何时家委们已悄悄换上了大马力的吊扇,有些班级墙壁上还加多几台壁扇。教室凉爽了,孩子们学习可有劲儿了。偶尔教室门口会突然冒进一个身影,那是送水的伯伯给大家送水来了。水是免费的,但伯伯的衣服确是湿漉漉的。为了不让老师和孩子们断水,伯伯总是按时到来,他们要一桶一桶提上楼,再用手推车送到每一间教室。搬运完几百桶水,他们全身上下已没有一个细胞不是汗淋淋的。每当看到他们,我都会笑着跟他打招呼,道一声“辛苦了!”有一天,那个最大年纪的伯伯激动地对我说“老师你真好,今天你是第一个对我打招呼的人!”我内心一惊:最平凡的劳动者,内心竟有着如此朴素的知足!

学校一百多名老师,每一名都是辛勤的小蜜蜂。老师们谨记住学校的教风:研学求实,启知导行。在教学的道路上,老师们共同研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几年来,学校各项教学管理、教学技能的喜报层出不穷。最令人佩服的是政教处宋翠银老师。学校每年度的6+N活动,大部分都是她亲手策划,亲手组织。她紧抓全校学生各项行为规范,落实每周出两次校级班会课,丰富各种技能活动……每一次活动,她要着手写方案,主持活动过程,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做出美篇进行宣传报道。在她的精选策划与训练下,学校的啦啦操队走上了自治区赛道,三月三节目在广西相关电视频道播出,还有跳蚤市场、汉服走秀等众多节目也得到了宣传媒体的青睐。宋老师用她瘦小的身躯、灵巧的双手谱写了学校的篇章,为学校穿上了一件件华丽的衣裳。“你们中山小学真不错!”每当听到他人的赞叹,内心首先感谢起我们的宋老师,是她让贵港人赞美了中山小学,让广西人认识了中山小学。

“中山小学”这个学校名字的由来,最初是因学校外围的中山路得名的。但我们的韦开奎校长却为此“大做文章”。他认为学校要秉承孙中山先生“博爱远行、天下为公”的理念,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精神。为了给全校师生树立风范,校长决定在校园里恭立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我们的工会主席杨意礼老师,为了这个重要使命几经折腾,四处奔波,最终于2021年1月7日上午,让孙中山铜像在校园里落成揭幕。杨主席因此成为学校最具“特殊贡献人物”。孙中山铜像成了我们校园最引人注目的风景。铜像的四周,主席安排人员设计花草树木,建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广场。每天清晨,老师和同学们经过这个小广场,总会停下脚步,对着铜像鞠躬、行注目礼。杨主席把这个小广场当作心肝宝贝,工作之余,她总会来到广场修修修剪剪。一年下来,杜鹃花开了,小柏树也长大了,校园迎来了清脆的鸟叫声。

劳动创造辉煌,辛勤收获果实。经过几度春风洗礼,经过老师和家长们的同心协力,如今的中山小学已成为了一所漂亮的学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怀想习主席的嘱托,用勤劳的双手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2022年“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读书征文活动二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