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祖辈都是农民。我觉得我并没有别人眼中是农村人而自卑,因为我所拥有的,城里的孩子不一定能拥有。反之,我也是……但这并不能阻挡我努力后也能拥有的斗志。
之所以我有这种斗志,离不开我的家风家教。说到家风家教,我可以用“孝敬、吃苦耐劳”来讲了,也正是因为这种家风家教让我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走向成功的道路,也让我终生受益。
我家的家风是“孝敬”就是要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百善孝为先这个道理父母没有对我讲过,但是行动里已经做给我看到了,因此不一定是要讲出来才是教育。在生活中,从小到大父亲对我们比较严厉,而母亲都是围绕着家庭,做农活……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真正说给我们听什么孝顺。也可能是我从小就比较善于观察,比如:爸爸买了好吃的回来是先给祖母的,祖母拿了之后剩下的就是给我们几个小孩分,我知道这是长幼有序,不用父亲教从生活中的点滴就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还有一次,我母亲生病住院时全程都是我父亲在照顾,当时我们三姐弟已经有各自的工作,我们说轮流照顾母亲,但父亲为了不影响我们工作,坚决不要我们去照顾。我也知道虽然爸妈不善于表达,但是行动中充满着爱。
我们家的家教是“吃苦耐劳”,我深刻的记得那是在2007年7月份的一个夏天里,刚好是农忙季节,那会的我是初中刚毕业。父亲在家务农,母亲去广东打工,家里就我们三姐弟和父亲。因为姐姐从小不用做什么重活,弟弟又还小,家里的田地就是父亲一个人做,但是放假了,肯定有很多农活需要做,家里四个人需要分工完成。我和姐姐在家做家务(比如晒花生、稻谷之类的),弟弟煮饭菜,父亲去犁田。当时是用机器犁田了,不用牛。那会的天气很热,父亲去了半天回来就累得不行,后来我见他辛苦就主动跟他去田里,让他教我犁田。虽然种田会,但是犁田机还是第一次接触,不会开。经过父亲教怎么使用犁田机之后,自己就尝试犁田了,或许悟性比较高,也很快学会了犁田。大家要知道哦,不只是犁我们自家的,谁需要的也会叫我们去犁。我们要犁的田大部分是在公路边,一个女孩子去犁田,我想在那个时候不是穷人家的孩子是不会去做这种重活的,我去帮父亲犁田有一周这样,人就又累又黑了,夜晚睡觉全身酸痛,母亲打电话回来我也只能偷偷流泪。她说让我别去了太累了,我说:“我是觉得很累,但是父亲一个人做更累,多一个人去帮忙他没那么辛苦,我一天也能犁得两三亩的,可以减轻他的一些负担,他累的时候可以休息一下,由我顶上。”后来母亲电话那边也没有再说话了。我在想:她当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那么辛苦,奈何家庭条件不允许我们不去做这些农活罢了。就这样我跟父亲犁田在族里人都知道了,都说我是一个厉害的女孩子,过路的人赶集回来还特意停下来问我爸:“这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我爸笑了笑说道:“这是我女儿,没事干跟我来犁田。”后面越来越多人知道我们族里有个女孩子会犁田了。哈哈,就这样我每年的寒暑假都跟我的父亲去犁田,后来我弟也长大了,就轮到他跟父亲去做了。所以我们家的家教是吃苦耐劳,不需要父母说才是这个理,而是在行动中展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只有每个人都能吃苦耐劳,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只有国家强大,才能谈得上个人的幸福生活。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风好,孩子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不好,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成绩、性格都会不同。
家教,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中华民族文明的脚步正在新时代的家风中稳步向前!
这就是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今天的我取得的成就取决于我的家风家教,我会永远记住:生来不忘父母恩,富时不忘引路人。
(2022年“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读书征文活动二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