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进入中国的时间里,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文学性吸引了无数中国读者,其中包括许多著名作家。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过程中,俄语翻译家草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列夫·托尔斯泰在中国的知音。
草婴原名盛峻峰,从15岁开始跟随上海的俄国侨民学习俄语,后来得到恩师姜椿芳的指引,不仅迅速提高了俄语水平,而且进入了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大量的翻译实践为他成长为一代翻译大家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草婴的名字进入更多作家和读者的视野是在20世纪50年代,他翻译的《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出版后广大读者争相传阅。随后草婴翻译了经典作家肖洛霍夫和莱蒙托夫的作品。
草婴坚持“艺术为人生”的信条,有意识地选择感情丰沛、发人深省的作品作为翻译对象。他在青年时期就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书中的人物形象、独特结构、人道主义思想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后,在20世纪60年代,草婴开始从中短篇小说入手,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并于1964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高加索故事》。从1977年起,草婴开始酝酿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宏伟计划,历经20载春秋,草婴坚持雷打不动的作息,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凭一己之力完成了从俄语直接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巨大工程。
巴金先生在晚年多次表达对列夫·托尔斯泰其人其书的欣赏,因此他很关心和支持草婴的翻译工作,把自己的藏书借给草婴参考,草婴在翻译俄语原著的同时,也参考了世界公认的英译本。草婴喜欢艺术,常常说艺术都是相通的。他喜欢古典音乐,而且和列夫·托尔斯泰一样,都喜欢柴可夫斯基。晚饭后他常常听听唱片,完成一段翻译后他会大声朗读,有时还请专业的播音员朗读,以求译文文字通顺、节奏适当。他家里有大小不等的人物或动物塑像,他翻译的人物形象立体可感,仿佛就在眼前,或许与他长期细致地观察这些塑像有一定关系。
从1852年发表处女作《童年》至离开人世,翻译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创作生涯持续58年。草婴从1964年出版译著《高加索故事》,将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时光献给了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事业。
草婴的翻译不仅量大而且质优,很早就得到国内专业人士的认可。人民文学出版社始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被业界称为新中国外国文学出版的奠基之作,读者喜欢它的网格封面,亲切地称之为“网格本”。网格本的入选要求严苛,在今天也不容易超越。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老版网格本收入了草婴三本译著,其中包括两部列夫·托尔斯泰译著《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1986年)和《复活》(1988年) 。在新版网格本里,草婴依然有三部译著被选入,保留了《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其他两部分别是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和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全面反映他的俄罗斯经典文学翻译成就。在网格本中,一般一位翻译家只有一部译著入选,像草婴这样在两版中都有三部作品入选的,是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