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身上有土 脚下有泥 我的驻村故事

2024-06-0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王奎  

“小王,你是个好人!”这朴实又饱含深情的话,比驻村工作期间获得的所有荣誉都让我感到欣慰,这是群众对我的肯定!

2021年11月,作为定向选调生的我担任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石卓村的党总支部书记助理、驻村工作队员。从河南的一个乡村跨越千里来到这里,从象牙塔到基层一线,我在乡村振兴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挥洒青春的汗水,见证了石卓村在乡村振兴这个伟大工程中的点滴变化,收获了很多对工作、生活极具意义的成果。

心中有信仰,做好组织的带头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作为服务基层一线的年轻党员干部,我深知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为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我配合支书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三会一课”月完成情况一览表》为抓手,采用实地学习、跨村交流等灵活新颖的组织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工作,凝聚村“两委”干部力量;先后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微宣讲、讲党课等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驻村后,我坚持“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农户”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及“强支部、兴产业、促增收、助振兴”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支部助推,提高集体经济收入,解决村内的疑难杂症,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2023年10月,石卓村党总支部顺利通过自治区“四星级党组织”晋升实地考核。

手中有方法,干好产业的护航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驻村第一个月,我便遇到发展特色产业稻虾共养的土地流转工作,白天入村、晚上入户,讲政策、话发展,一户户攻坚,我和镇村干部一起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稻虾产业的发展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种地负担,带动脱贫监测户增加收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获得了重点关注,成为贵港市各级党务培训行动学习的现场点。作为现场点讲解员,我从实地调研、撰写修改讲解稿再到现场讲解,参观者一次次竖起大拇指为我点赞。驻村期间,我累计参与16场共计2000多人次的讲解接待,共有《党建引领产业兴》等6篇个人撰写的文章、2篇个人工作事迹文章在市级及以上媒体平台刊发转载,石卓村也被专题或涉及宣传报道40余次。2022年5月,石卓村稻虾综合种养智慧农田荣获广西“乡村振兴+行动学习”示范点称号。

脚下有力量,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在基层一线只有心中装着群众,干事工作才有底气、有动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把在选调生入职培训的第一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驻村工作当中。石卓村有1100多户4700多人,到村任职后一有时间我便拉着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从最初群众口中的“领导”到半年后乡亲们口中的“靓仔”,我知道群众真正认可了我。了解到单亲家庭莫大姐独自抚养两个幼儿的困难,我及时帮助她申请了低保和幼儿免保教费。当我把善款交给莫大姐的时候,她满含热泪地说:“谢谢政府!谢谢爱心企业!谢谢你!有了这笔爱心善款,白天我终于可以放心在外务工了。”鉴于石卓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投入使用,我协调选派单位,争取1万元的资金用于完善LED显示屏等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市文广体旅局争取,获得2.5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项目。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我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开展“文化进万家 送春联进乡村”“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等主题活动,以自己的切身学习经历到村小学开展到村任职选调生心连心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报效祖国。

“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我始终牢记,身上有土、脚下有泥,忠诚担当、履职尽责;不负韶华、奋斗青春,展现驻村工作风采。驻村工作结束之际,村干部问我想带点什么回去?我说,带一面从村委大院换下来的国旗吧,它和我一起见证了石卓村的日升日落,和我一起在石卓村奋斗过,以后看到这面国旗,我与乡村振兴的约定就不会停滞,与基层的故事将会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