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艺 > 正文

英雄洒碧血 青山埋忠骨——粟乾烈士传略

2023-04-08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谢立武  

1922年,粟乾出生于平南县大新大旺村书楼屯一个贫苦的家庭,族名捌成,大哥叫柒成,父亲粟培定。书楼屯是个小山村,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村民生活艰难。为了生存,20世纪30年代,粟乾父亲举家迁到大榴村租种吉冲山地主的田地,搭了一个简易茅寮住,生活逐渐好转,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架简寮。

粟乾身材高大,从小聪颖,父亲就送他去读书,成绩优秀,毕业后就在大黎牛力冲教书,接触了许多外面的新生事物,人生的视野开阔了。

1944年是多事之秋。这一年,粟乾父母过世,大哥柒成也夫妻双亡,粟乾收养了大哥的女儿粟英。秋天,日本军侵入广西,到了平南,日伪军在大新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乡亲们民不聊生,民众纷纷外出避难。日伪军的暴行激起了粟乾心中的愤恨,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中,希望学生们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去改变这个落后的社会面貌,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胜利结束,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全国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的影响和鼓舞下,平南青年黄汉贞、黄希、李梅安、沙文龙、吕杏荣等人在桂平东区工作的桂中地下党员文礼(后改名黄英)的领导下,展开革命宣传,扩大政治影响,发展组织,建立武装。当了解到粟乾年轻,有知识、有文化,富有正义感,是革命发展的对象时,于是动员他参加革命。从此粟乾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同年12月3日,平南县解放。12月8日,平南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成立,下设宣传、交通、粮秣三个组,并组织了五个下乡工作队。1950年1月6日,平南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建立了六陈、大安、丹竹、思旺、同和5个区委会。丹竹区辖丹竹、东平、安全、旺官、东山、白马、城厢、北山、安怀9个乡镇。

随着平南的解放和县政府的成立,粟乾觉得这是自己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时候,他不顾妻子的劝阻,投入到建设新生政权的斗争中,他被任命为丹竹区安全乡征粮工作组组长。

安全乡地处偏僻的山区,远离县城,交通闭塞,匪患猖獗。当时的平南县虽已和平解放,但被推翻了的地主民团武装、区乡保甲残余势力、兵痞、土匪流氓明里暗里集成了一股反动力量,妄图推翻新生的红色政权。安全乡独田村就盘踞着黄亮球股匪50人左右。

面对危险,粟乾毫不畏惧,带领征粮工作组进驻安全乡,发动群众,成立农会,开展征粮工作,同时收缴民间枪支弹药。

安全乡山多地少,粮食不多,且大多集中在大户人家,寻常百姓少有存粮。群众对政府的借粮征粮方针政策不甚了解,于是土匪趁机大造谣言,说“共产党要共产共妻”,“私人财产要一律充公”,“共产党的天下不长久,国民党就要打回来了”……这些盅惑人心的谣言,让部分群众产生了惧怕心理。

安全乡政府针对敌人的造谣诬蔑,立即组织征粮工作组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散发传单、书写标语等形式,积极宣传党和人民政府的借粮征粮方针政策,还对公开破坏征粮工作的首恶分子予以逮捕法办,谣言不攻自破,土匪怀恨在心,密谋攻打安全乡政府、消灭征粮工作组。

当时,安全乡乡政府驻地设在六栲村卓屋路边一座庙里。庙里有前后两座屋,两边有廊屋,都是砖木结构。西边的廊屋两层半高,设有厨房,征粮工作组就住在这里。

1950年3月21日下午,丹竹区政府派人到安全乡传达消息,说土匪活动猖獗,征粮工作组住在这里很危险,希望撤到县城更安全。粟乾作为征粮工作组组长,考虑到乡政府有这么多东西要守护,加上当时天色已晚,在路上也不安全,就留在安全乡政府。

晚上9点钟左右,几十名土匪在黄亮球的指挥下,借夜色掩护包围了安全乡政府。土匪不断打冷枪,大声叫喊,要征粮工作组缴枪投降,气势汹汹。乡政府只有征粮工作组几个人和一个姓陆的小地主,大家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也没有经受过战斗考验。粟乾忙叫大家不要慌,镇定应对,以守为攻。因为大门门板很厚,土匪很难攻进乡政府。土匪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他们偷偷叫来陆姓小地主的老婆来叫门,说家里小孩得病,要小地主回去找人看病。粟乾不准开门,提防土匪有阴谋。地主婆见不开门,就在大门哭起来。小地主趁人不注意,偷偷打开大门跑了,土匪一拥而入,进到庙里。

粟乾叫大家守住廊屋,不让土匪进来,土匪一时也进不了廊屋。过了一会,粟乾小心打开窗门,向外面观察情况。刚露出头,就被土匪子弹打中头部,人倒在窗台上,一动也不动,头上的鲜血滴落在砖墙上,粟乾就这样牺牲了,年仅28岁。其余的人也被土匪抓去河滩杀害了。

1953年,为纪念剿匪牺牲的烈士,平南县人民政府在县政府大院的中山公园建立平南县剿匪烈士纪念碑,纪念剿匪烈士曾辉葆、麦克、粟乾等86人。粟乾的遗物襟章也埋了进去。1977年,因县政府扩建,纪念碑迁往城隍岭,建成平南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英雄洒碧血,青山埋忠骨。像粟乾一样的千千万万的烈士凭着一腔热血,舍生取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其伟大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正是有了无数像粟乾同志一样无私奉献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仆后继地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