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上午,我接到表哥的电话说姑父走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一个多月前,我们还和他一起共度91岁生日,那时候的他精神状态还非常不错。姑父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大病,表哥说他走的时候很安详。
小时候,只知道姑父曾是一名光荣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其他情况他从没有提起过。当我和表哥一起整理他的档案材料时,才发现了他那鲜为人知的激情燃烧的故事。
1928年10月27日,姑父欧瑞彬出生在平南县同和区平垌乡白石村(现平南县同和镇六利村白石屯)。姑父只读了三年书,因生活所迫就回家放牛和种田。1951年5月,23岁的姑父在藤县太平镇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补充团战士;次年3月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65军194师582团2营6连战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是华北战场上的铁血雄师,直属中央军委指挥,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飚等领导都是战功卓著名震天下的骁将。1950年11月,19兵团东进山东兖州、泰安地区,担负志愿军第二番轮战任务。次年2月,19兵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分别由安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19兵团又先后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春西海岸反登陆作战和夏季反击作战。
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局面。
1952年9月初开始的红山包战斗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统一部署下,由194师582团在开城前线谈判帐篷旁边组织的一场阵地攻防战。这场战斗主要是争夺几个不大的山头,我军投入的兵力也不多,但因为作战的时机正处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停战谈判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作战地点仅距谈判帐篷以南5公里处,双方谈判人员都能听得到交战的炮火声,因此这场战斗的意义影响极为深重。“红山包”就是板门店正南约五公里、砂川河以东约一公里的西场里北山。西场里北山连同其正北方约七百米处的67高地、正南方约三公里的86.9高地一线为敌军前哨阵地,砂川河以西为我军阵地。西场里北山是一片葱郁的青山,由于敌我双方反复争夺,不断遭到双方炮弹的轰炸和战火的燃烧,青山变成了光秃秃的红山,战士们便称它为“红山包”。1952年9月6日至10月6日,“三打红山包”战斗就是从582团三次攻打红山包、第三次同时攻打67高地,夺取阵地后,几经艰难防守,反复打退敌军无数次进攻,敌人最后被迫放弃,我军最终占领红山包和67高地。这场战斗打得异常艰苦激烈,我军也付出了代价,但我军指战员以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步炮兵严密协同作战,最后取得胜利,堪称抗美援朝战例的经典之战。
1952年9月6日18时,582团一连及九连三排在炮兵403团、43团和坦克5团的密切配合下,一打红山包的战斗打响了。红色的信号弹划破了寂静夜空,万炮齐鸣,经过15分钟的炮火轰击,隐蔽在敌阵地前的一连第一爆破组勇敢跳出战壕,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仅5分钟就炸掉敌三道铁丝网。紧接着,第二爆破组冲破敌人密集的火力网,也迅速占领并巩固了突破口。突击队在一营营长张善交的率领下,冒着浓烈的炸弹烟雾和敌人的密集火力迅速冲上山头,以火箭筒、60炮、无座力炮等密集的炮火,逐个摧毁敌地堡,激战9分钟全部占领敌阵地,全歼守敌54名。战斗结束后,我军立即撤退,主动放弃阵地。次日上午,敌军再派一个加强排上山继续防守阵地。
二打红山包仍然由张营长带队攻打。军首长命令195师584团在二打红山包战斗打响的同时,也集中火力攻打距红山包正南方约三公里的86.9高地,两个团集中兵力对这两个点同时开打,大量杀伤敌人,同时可以看清敌军攻击规模,待三打时真正把阵地占领下来,把我军防御阵地推过砂川河去。9月19日18时,在炮兵403团、43团和坦克5团的紧密配合下,10分钟的炮火轰击后,582团一连向红山包发起第二次攻击,一连从发起冲击到完全占领阵地仅用了4分钟。一连攻上红山包后,582团团长张振川派九连带火箭筒、重机枪组替换一连防御阵地。敌人在飞机、坦克和炮兵强大的炮火支援下,敌步兵发动了多次疯狂进攻,都被九连狠狠地打了回去。如此反复几次的攻防战斗达到了我战略意图后,张团长下达了撤回的命令。
三打红山包时,我军同时组织猛烈火力攻打67高地。根据65军首长的命令,582团在三打红山包时,要同时攻占红山包正北方向的67高地,195师584团要二打86.9高地,并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攻占并守住这三个高地,把我军阵地推过砂川河东并站稳脚跟,争取在谈判中把军事分界线划到敌人那边去。张团长根据65军和194师首长的作战部署,决定由三营营长孟令春带突击队三打红山包,由二营营长王守忠带突击队攻打67高地。为了靠前指挥,团前指由德物山向前移至100高地前无名高地二营四连的主坑道内,与仅有几百米距离的红山包隔河相望。为了做好战前准备工作,我军在夜间派出小分队排除了敌阵地前的地雷,切断了敌通信线。从9月28日起,师炮兵群及配属582团的炮兵403团、43团和48团,不断地对红山包和67高地进行破坏性炮击。10月2日凌晨,两支突击队在两位营长的率领下进入出发地域进行隐蔽,17点30分进入敌阵地前屯兵洞隐蔽待命。20时,在65军的统一指挥下,板门店正面战场25公里的地段上,我军万炮齐鸣,敌军阵地遭我军炮火的猛烈轰击,顷刻硝烟弥漫,爆炸声响彻云霄,我军攻击的重点主要是红山包、67高地和86.9高地。经过15分钟的炮火轰击后,我步兵突击队发起攻击,三营孟营长组织进攻红山包,最先占领阵地。突击队虽然是新上来的三营七连,但有曾参加二打红山包一连的七名战士当向导,仅用45分钟就占领敌阵地,全歼守敌一个加强排,缴获轻重机枪、喷火器、卡宾枪等武器。战斗结束后,七连将阵地移交八连防守。
在二营王营长率领五连突击队正要向67高地发起冲锋时,我军通信突然中断,突击队和团首长的指挥失去联系。在那关键时刻,王营长果断下达战斗命令,五连一、二排从67高地南北两侧发起猛烈攻击,仅3分钟便占领了敌表面阵地,敌人钻进坑道和地堡进行顽抗,战士们向地堡逐个投炸药包、塞爆破筒,很快将12个大小地堡全部解决。经过一小时的激战,完全占领67高地,全歼守敌一个加强排,缴获轻重机枪、炮等其他武器。战斗结束后,五连留下三排坚守67高地,次日4时主力撤回砂川河以西我军阵地。
67高地对周围阵地有钳制作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海拔只有67米,是敌人的连指挥所,是美陆战第一师的防区,我军攻占后,敌军进行了疯狂的反扑。10月3日14时30分,五连三排打退敌人多次疯狂反扑后,将阵地交给六连坚守。六连接防后,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的直射火力很快将67高地原敌人搭建的简易工事轰平,六连马指导员重伤,一部分战友伤亡。此时,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看到情况紧急,他找李才连长商量并建议,因为敌人火力太强,山上没有坚固工事,阵地上应少放人,把主力放在青山包下边的屯兵洞内,必要时再往阵地上增人,并主动要求带一个加强班坚守67高地,连长带连主力在屯兵洞随时支援山上战斗。得到上级批准后,四连、五连立即做好支援六连战斗的准备,一旦67高地失守立即准备反击。同时,集中全团的报话机确保67高地与营团指挥所的通信联络,团部在战斗中曾五次向67高地送去报话机,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
3日凌晨,进攻的敌军是美陆战第一师整编的南韩陆战第一团,全部由美军训练,配备美式装备,战斗力比美军步兵战斗力强得多,敌人以排连、最后以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和美军的喷火坦克等强有力炮火支援下,向67高地进行疯狂反扑。敌轰炸机把大量重磅炸弹倾泻在67高地上,接着敌战斗机对我守军阵地用机关炮疯狂扫射,还抛下大批凝固汽油弹,阵地上烟火滚滚。被我军击中的一架敌机栽到67高地山脚下,瞬间爆炸并燃烧起来,飞行员也葬身火海。敌部署在中立区边的数个炮兵群的上百门大炮,也向67高地密集发射了数万发炮弹、炸弹、凝固汽油弹,整个阵地一片火海。这一天,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我军克服了重重困难,奋勇击退了敌人七次进攻,歼敌一百余名。
10月4日,6连又击溃了敌人七次进攻,歼敌二百余名。夜幕降临,赵先有派战士把地雷和爆破筒埋设在阵地前沿,布好拉火引线。
5日凌晨,当一个连的敌人进入我埋设阵地时,战士们立即拉绳引爆,炸得敌人血肉横飞。11时,不甘失败的敌人又以一个营的兵力,在8架飞机、12辆坦克和3辆喷火坦克的掩护下,分五路向67高地发起集中冲锋,战斗异常激烈。六连从两个排打到只剩下一个整编加强班,战斗减员很大,阵地上到处都是战友和敌人的尸体。我军多次向67高地增兵,由于敌人火力和炮火十分猛烈,战士们都牺牲在增援的路上。此时我阵地上只剩下4个人,副指导员赵先友、副排长王桂印、通信员刘顺武和战士李富,我军派去的一个班因敌炮火封锁都牺牲在路上,最后李富、王桂印也牺牲了。此时的赵先友已双目失明,大腿等多处受伤,仅剩下通信员刘顺武代替他的眼和腿在引导着向他汇报敌情,连搀带背携着他在运动作战,赵先友和刘顺武与蜂拥而来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在情况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赵先友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的张团长呼唤:“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随后赵先有和刘顺武壮烈牺牲,67高地失守。
11时30分,张团长从团前指看到敌人的火力向阵地铺天盖地压下来,我们的战士一个个倒了下去,当他确定阵地表面没有我军战士时,立即命令炮兵向占领67高地上的敌人进行猛烈开炮,敌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连长李才带领6连余下战士和4连配属的一个加强班,分两路进攻,很快夺回了67高地。当我军重新夺回67高地时发现,已经牺牲的赵先友和刘顺武双手仍紧握着冲锋枪,面前倒下了20多具敌人的尸体,阵地上的六连指战员已全部壮烈牺牲,英雄们的鲜血染红了67高地。
67高地阻击战,赵先有率领6连坚守了57个小时,先后打退敌人17次冲锋,主动出击2次,共歼敌562名。这场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我谈判代表团在谈判桌上同敌人的唇枪舌战。谈判代表团党委书记李克农获悉我军反击作战第三次夺取红山包和67高地的胜利后,立即打电话向65军军长兼政委王道邦和194师师长赵文进表示祝贺;随后,他听取了582团团长兼政委张振川的汇报,并邀请军、师领导陪其亲临582团,向参战部队指战员表示慰问。他赞誉说:“你们的卓越指挥、英勇战斗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谈判立场,打击了敌军及其谈判代表哈利逊的嚣张气焰,我谨代表谈判代表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感谢!”
这场战斗将我军实际控制线向东推进了两公里,避免了砂川河以西我军主阵地划为非军事区,这对保卫开城具有重要意义。战斗胜利后,志愿军19兵团专门给65军发来贺电,对参战部队致以亲切慰问,兵团机关报《抗美前线》发表社论,庆贺开城前线的新胜利。新华社朝鲜前线10月8日、9日分别报道了这一战绩,1956年10月,这一战例被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委员会编入《战例选辑》。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6连“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光荣称号,并记集体特等功一次,副指导员赵先有被追记为特等功臣,2营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攻防全胜”光荣称号。
遗憾的是,姑父没能参加三打红山包的惨烈的战斗,因为在9月的二打红山包的战斗中被敌人炸弹的弹片炸伤了左上额,视力神经已断,造成左眼失明,头部还留有弹片。在那次战斗中,他已经光荣负伤,被定为二等乙级残废,后被送到淞江省阿城医院进行治疗。我们和他聊起抗美援朝的战斗时,他说,当时只听到炮弹横飞的呼啸声、大炮的爆炸声和飞机的轰鸣声,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震耳欲聋。满天都是敌人的飞机,炸弹从天空中不断地往地上掉下来,阵地上到处是坑坑窝窝的,还有那滚滚浓烟和烧焦难闻的气味,一片火海,什么也看不见。战友们受伤的受伤、牺牲的牺牲,十分惨烈。
1952年10月至12月,姑父在淞江省阿城医院治疗休养,次年1月在健康团休养院,2月成为64营军教养院补训队学员,6月转业回平南县同和区平垌乡白石村的老家务农,回来后经人介绍,小他12岁的我的姑姑和他结婚成家。1963年底,姑父一家和哥哥、姐妹搬迁到柳州市鹿寨县导江乡黄泥大队,一直担任大队干部。在那困难年代,姑父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也从不向外人提起他在抗美援朝后已成为各级领导的战友,也从未找过他们,与儿孙们过着普通平淡的生活。
“风烟滚滚唱英雄……”,愿姑父在豪迈的英雄赞歌中和他那些红山包的战友们再次重逢,愿为了中朝友谊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安息!祝愿世界和平!